語言障礙兒童的輔助溝通系統(AAC):打開溝通的新窗口
一、 什麼是輔助溝通系統(AAC)? 輔助溝通系統(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,簡稱AAC)是一種幫助無法透過口語有效溝通的兒童或成人表達需求的工具。根據技術複雜度,AAC可分為低科技、中科技與高科技三類: 低科技AAC:無需電力,如溝通簿、圖片卡、手勢...
一、 什麼是輔助溝通系統(AAC)?
輔助溝通系統(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,簡稱AAC)是一種幫助無法透過口語有效溝通的兒童或成人表達需求的工具。根據技術複雜度,AAC可分為低科技、中科技與高科技三類:
- 低科技AAC:無需電力,如溝通簿、圖片卡、手勢系統等。
- 中科技AAC:簡單電子設備,如錄音按鈕或固定式溝通板。
- 高科技AAC:智能設備或專用語音生成裝置,如平板電腦搭配溝通軟體。
AAC的適用對象包括因語言障礙、語音障礙或神經發展問題(如自閉症、腦性麻痺)導致口語表達困難的兒童。根據香港衛生署2022年數據,約5%的學齡前兒童有不同程度的語言發展遲緩,其中部分需依賴AAC介入。
1. 定義與種類:低科技、中科技、高科技
低科技AAC成本低且易於攜帶,適合初步訓練;高科技AAC則能模擬自然語音,適合複雜表達。例如,一名因語言障礙成因為大腦損傷的兒童,可能先使用圖片交換系統(PECS),後過渡至語音輸出設備。
2. AAC 的適用對象:無法透過口語有效溝通的兒童
除了先天障礙,後天因素如聽力損失或創傷性腦損傷也可能導致語音障礙。AAC不僅是「替代」溝通,更能「輔助」口語發展,尤其在早期介入階段。
二、 AAC 的益處
使用AAC的兒童能突破語言障礙的限制,具體益處包括:
- 提升溝通能力:從基本需求(如「喝水」)到複雜想法(如「我今天不開心」)的表達。
- 增強自信心:減少因溝通失敗產生的挫折感,香港協康會研究顯示,使用AAC的兒童社交互動意願提高60%。
- 促進語言發展:AAC的視覺提示有助於詞彙學習與句子結構理解。
1. 提升溝通能力,表達需求與想法
例如,一名非口語自閉症兒童透過圖卡組合出「我想玩鞦韆」,不僅滿足當下需求,更為後續口語發展奠定基礎。 語言 障礙
2. 增強自信心與社會參與
當兒童發現自己能「被聽懂」,會更願意參與團體活動。香港教育大學案例中,一名使用語音輸出設備的學生,從孤立狀態轉變為班級故事分享者。
三、 如何選擇適合的 AAC?
選擇AAC需綜合評估以下因素:
評估維度 | 考量重點 |
---|---|
語言能力 | 現有詞彙量、理解能力 |
認知能力 | 符號識別、邏輯排序 |
動作能力 | 精細動作(如點選觸控螢幕) |
1. 評估孩子的語言能力、認知能力、動作能力
若孩子具備基礎認知但動作控制差,可選擇眼球追蹤技術的高科技AAC;若語言障礙成因為短期發展遲緩,低科技系統可能更合適。
2. 考量環境因素與使用需求
家庭支持度與學校資源同樣關鍵。例如,流動性高的家庭可優先選擇便攜式設備。
四、 AAC 的訓練與使用
成功導入AAC需多方協作:
- 家長與老師配合:統一使用策略,避免孩子混淆。
- 逐步引導:從單一圖卡開始,逐步增加句子長度。
- 情境創造:在自然情境中練習,如用餐時選擇「餐具」圖卡。
2. 逐步引導,循序漸進
香港聖公會輔導服務案例顯示,平均需3-6個月的密集訓練,兒童才能熟練使用AAC表達完整句子。
五、 常見的 AAC 應用
實用工具包括:
- 圖片交換系統(PECS):透過交換圖卡建立溝通模式。
- 語音輸出設備:如Tobii Dynavox,可自訂語音內容。
- 溝通板:印有常用詞彙的防水紙板,成本低廉。
1. 圖片交換系統(PECS)
尤其適合自閉症兒童,研究顯示連續使用一年後,45%的用戶發展出口語能力(香港兒童醫院數據)。 語言 障礙 成因
六、 成功案例分享
案例:7歲男孩小樂因腦癱導致語音障礙,經評估後使用iPad搭配Proloquo2Go軟體。半年後,他能夠在課堂上回答問題,並主動向同學提出遊戲邀請。其母親表示:「AAC讓他找回『聲音』,甚至開始嘗試模仿單詞發音。」
透過AAC,語言障礙兒童不再被困於沉默世界。早期介入與正確工具選擇,能為他們打開溝通之窗,迎向更豐富的社交與學習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