剖腹產全攻略:產前、產中、產後注意事項總整理
一、剖腹產前的準備 當醫師評估需要進行剖腹產時,準媽媽們除了心理調適外,更需做好周全的術前準備。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統計,2022年香港公立醫院的剖腹產率約為28.5%,而私立醫院則達到45%以上,顯示開刀生仔已成為重要的分娩方式之一。 了解剖腹產的適應症與風險 剖腹產通常適用於以下情況:胎位不正、胎兒窘迫、前置胎盤、...

一、剖腹產前的準備
當醫師評估需要進行剖腹產時,準媽媽們除了心理調適外,更需做好周全的術前準備。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統計,2022年香港公立醫院的剖腹產率約為28.5%,而私立醫院則達到45%以上,顯示開刀生仔已成為重要的分娩方式之一。
了解剖腹產的適應症與風險
剖腹產通常適用於以下情況:胎位不正、胎兒窘迫、前置胎盤、產程遲滯、多胞胎妊娠或母體有嚴重併發症等。香港婦產科學院指出,剖腹產雖然能解決難產問題,但仍存在一定風險,包括:
- 麻醉相關風險(發生率約1-2%)
- 術後感染(約3-5%)
- 血栓形成(約0.1-0.2%)
- 對未來生育的影響(子宮疤痕問題)
特別需要注意的是,首次剖腹產後再次懷孕時,發生胎盤植入的風險會增加,這點必須在術前充分了解。
產前檢查與評估
術前檢查項目包括:
- 完整血球計數(特別是血紅蛋白和血小板)
- 凝血功能測試
- 血型與抗體篩檢
- B型肝炎、愛滋病等傳染病檢測
- 胎兒超音波評估(確認胎位、胎盤位置)
香港公立醫院通常會在預定手術前1-2週完成這些檢查,確保母嬰安全。
術前飲食與用藥注意事項
一般建議術前8小時開始禁食固體食物,6小時前禁食流質,2小時前停止飲水。這是為了降低麻醉過程中發生吸入性肺炎的風險。如有長期服用藥物,特別是抗凝血劑(如阿司匹林)或降血糖藥物,必須提前與醫師討論調整方案。
準備住院用品清單
建議準備的物品包括:
- 產婦用品:前開式睡衣、哺乳內衣、產褥墊、束腹帶
- 個人用品:盥洗用具、舒適的拖鞋、保溫瓶
- 嬰兒用品:新生兒衣物、包巾、尿布
- 重要文件:身份證、預約單、保險文件
香港媽媽們特別推薦準備高腰內褲,避免摩擦到傷口,以及哺乳枕頭,方便術後餵養剖腹產寶寶。
二、剖腹產手術過程
了解手術過程有助於減輕產婦的焦慮感。剖腹產手術通常需要45分鐘到1小時,但緊急情況下可能更快完成。
麻醉方式選擇
香港醫院最常使用的是區域麻醉(半身麻醉),包括脊椎麻醉和硬膜外麻醉,約佔剖腹產麻醉的95%。這種方式能讓產婦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迎接寶寶出生,同時避免全身麻醉藥物透過胎盤影響胎兒。全身麻醉通常只用於極緊急情況或區域麻醉禁忌症。
| 麻醉方式 | 優點 | 缺點 | 適用情況 |
|---|---|---|---|
| 半身麻醉 | 母親清醒、風險較低 | 可能血壓下降、術後頭痛 | 常規剖腹產 |
| 全身麻醉 | 快速生效 | 母親無法立即見寶寶 | 緊急情況 |
手術流程詳解
標準剖腹產手術步驟如下:首先在恥骨上方約2-3公分處做橫向切口(比基尼線切口),逐層分離組織後進入腹腔。醫師會小心避開膀胱,切開子宮下段取出胎兒。這個過程通常只需要5-10分鐘,隨後進行胎盤移除和縫合。現代剖腹產多採用分層縫合技術,使用可吸收縫線,減少術後拆線的麻煩。
手術時間與可能併發症
從麻醉開始到縫合結束,整個手術約需45-60分鐘。可能的併發症包括:
- 術中出血(發生率約2-4%)
- 器官損傷(膀胱、腸道,少於1%)
- 麻醉併發症
- 胎兒取出困難
香港醫護團隊會全程監測產婦生命徵象,確保手術安全。近年來,香港引進的「溫柔剖腹產」概念,讓開刀生仔的過程更加人性化,包括緩慢取出胎兒、立即肌膚接觸等。
三、剖腹產後的護理與恢復
剖腹產後的恢復期通常比自然產長,需要更細心的照護。香港衛生署資料顯示,剖腹產產婦平均住院時間為4-5天,而完全恢復可能需要6-8週。
止痛方式與選擇
術後疼痛管理至關重要。香港醫院提供多種止痛方案:
- 病人自控式止痛泵(PCA):讓產婦按需給予止痛藥
- 口服止痛藥:如撲熱息痛、非類固醇消炎藥
- 局部麻醉藥:手術時使用長效麻醉藥減少術後疼痛
適當的疼痛控制不僅讓產婦舒適,更有助於早期下床活動,預防血栓形成。
傷口護理與清潔
剖腹產傷口照護要點:
- 保持傷口乾燥清潔,術後一週內避免淋濕
- 觀察有無紅、腫、熱、痛或異常分泌物
- 使用產婦專用束腹帶支持腹部肌肉
- 避免提重物(超過剖腹產寶寶體重)
香港天氣潮濕,建議可使用防水敷料保護傷口,並穿著寬鬆棉質衣物減少摩擦。
產後飲食與運動建議
術後飲食應循序漸進:
- 排氣前:清流質飲食
- 排氣後:軟質、易消化食物
- 恢復期:高蛋白、高纖維飲食促進傷口癒合
運動方面,建議:
- 術後6小時:床上翻身、腳踝運動
- 術後24小時:在協助下床活動
- 2週後:開始溫和的核心肌群訓練
- 6週後:經醫師評估後可恢復正常運動
惡露觀察與處理
剖腹產後惡露通常持續4-6週,顏色會從鮮紅逐漸轉為粉紅、褐色最後透明。如果出現以下情況應就醫:
- 惡露量突然增多
- 有惡臭味
- 伴隨發燒、腹痛加劇
子宮收縮與哺乳
哺乳時釋放的催產素有助子宮收縮,但可能導致較強的產後痛。建議:
- 哺乳前30分鐘服用止痛藥
- 使用哺乳枕減輕腹部壓力
- 嘗試側臥姿勢哺乳
香港母乳育嬰協會指出,剖腹產寶寶的哺乳成功率與自然產無顯著差異,關鍵在於早期且頻繁的肌膚接觸。
四、剖腹產後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
剖腹產後的恢復過程中,產婦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,了解如何應對至關重要。
傷口疼痛與感染
約有3-5%的剖腹產傷口可能發生感染。感染徵兆包括:
- 傷口周圍紅腫範圍擴大
- 化膿或異常分泌物
- 發燒(體溫超過38°C)
- 疼痛加劇而非減輕
預防方法包括保持傷口清潔乾燥、適當營養攝取。香港衛生署建議,如果發現感染跡象,應立即回診治療,通常需要抗生素治療和更頻繁的傷口護理。
便秘與脹氣
手術和麻醉藥物容易導致腸蠕動減慢,引發便秘和脹氣。解決方法:
- 充足水分攝取(每天至少2000ml)
- 高纖飲食(蔬菜、水果、全穀類)
- 溫和活動促進腸蠕動
- 必要時使用醫師處方的軟便劑
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顯示,剖腹產後適量補充益生菌,有助於改善腸道功能,對剖腹產寶寶的腸道菌群建立也有正面影響。
憂鬱症與情緒困擾
香港大學研究發現,剖腹產產婦發生產後憂鬱的風險略高於自然產,可能與手術創傷、恢復期長等因素有關。情緒困擾的表現包括:
- 持續情緒低落
- 對活動失去興趣
- 食慾或睡眠改變
- 難以照顧嬰兒
建議尋求家人支持、參加產後支持團體,必要時尋求專業心理協助。香港多家醫院提供產後心理輔導服務,幫助開刀生仔的媽媽度過這個特殊時期。
下一次懷孕的注意事項
剖腹產後再次懷孕需要特別注意:
- 建議間隔18-24個月再懷孕,讓子宮疤痕充分癒合
- 早期超音波檢查確認著床位置
- 密切監測子宮疤痕厚度
- 討論下次分娩方式(再次剖腹產或嘗試自然產)
香港婦產科學院指南指出,經過評估後,約有60-80%的產婦有機會在下次懷孕時嘗試VBAC(剖腹產後陰道生產),但需要嚴格的產程監控。
無論選擇何種分娩方式,最重要的是母嬰健康。現代的開刀生仔技術已相當成熟,配合完善的術前準備和術後護理,大多數剖腹產寶寶都能健康成長,產婦也能順利恢復。香港醫療體系提供全面的產前產後支持,建議準媽媽們充分利用這些資源,為自己和寶寶創造最好的開始。




.png?x-oss-process=image/resize,p_100/format,webp)

.jpg?x-oss-process=image/resize,p_100/format,webp)



